技术文章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技术文章 >动物实验室通风:独立新风系统选型与气流控制设计

动物实验室通风:独立新风系统选型与气流控制设计

更新时间:2025-11-03   点击次数:8次

638331332071225754852.jpg

一、独立新风系统选型:3 大核心依据

1. 按实验室类型匹配风量

SPF 级动物实验室:新风量需满足 “动物代谢 + 洁净需求",每只小鼠新风量≥10 m³/h,大型动物(如兔)按体重计算(每 kg 体重≥3 m³/h),同时保证饲养间换气次数≥15 次 / 小时。

感染性动物实验室:为防病原扩散,新风量需高于普通 SPF 级,换气次数≥20 次 / 小时,且新风需经初效(G4)→中效(F8)→高效(H13)三级过滤,避免外界污染带入。

2. 按污染风险选处理设备

普通饲养间:新风系统配组合式空调机组,带温湿度控制(温度 20-26℃、RH40%-70%),满足动物生活环境需求。

高风险实验间(如病原接种):新风系统需额外加装 “抗菌过滤器",回风端设 UV 消毒模块,避免回风携带病原;若产生有害气体(如氨气),需配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再排放。

3. 按节能与稳定性选控制方式

采用 “变频风机 + PLC 控制系统",可根据饲养间动物数量、实时温湿度自动调节新风量,避免能源浪费。

新风入口需远离动物废弃物暂存区、排气口,设防雨防尘罩,防止异味与粉尘倒灌。

二、气流控制设计:4 大关键要点

1. 气流方向:单向顺流防交叉

整体遵循 “清洁区→饲养区→污染区" 单向气流,新风从饲养间上部送入,回风从下部(靠近动物笼具处)排出,避免气流短路。

不同功能区气流不串流:SPF 级饲养间相对走廊正压(+10Pa),感染性实验间相对走廊负压(-5Pa),废弃物处理间负压(-10Pa),通过梯度压差阻断污染扩散。

2. 气流组织:均匀覆盖

小鼠饲养间:采用 “上送侧回" 气流模式,送风口均匀分布在吊顶(避开笼具正上方),回风口设在两侧墙脚,确保笼具周围气流速度≤0.2 m/s,避免气流过强影响动物应激。

大型动物饲养间:因空间较大,需在饲养区上方设 “散流器送风口",地面设 “地埋式回风口",搭配局部排风(如动物活动区上方排风罩),快速排出氨气等异味。

3. 防泄漏与应急控制

新风管道选用镀锌钢板(内壁光滑),接缝满打密封胶,穿墙处用密封套管固定,定期用发烟法检测泄漏率(≤0.1%)。

感染性实验室需设 “应急排风系统",主系统故障时自动启动,维持负压状态,防止病原外溢。

4. 与局部设备协同

饲养笼具若为 “独立通风笼(IVC)",新风系统需为 IVC 预留独立送风口,确保 IVC 进风风压稳定;

实验操作区(如解剖台)排风柜(面风速 0.5-0.8 m/s),排风与新风系统联动,开启排风时自动补新风,避免室内负压过大。


动物实验室通风:独立新风系统选型与气流控制设计